1、完璧归赵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资料图片)

2、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4、”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6、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7、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8、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9、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10、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12、”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擦破手”曰:“愿结友。

13、以此知之,故欲往。

14、”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

15、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16、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1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8、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19、”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20、”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21、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3、”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5、”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6、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2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8、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29、”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30、议不欲予秦璧。

3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

3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

3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4、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5、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36、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3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 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39、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

40、”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4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42、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3、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4、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闲至赵矣。

45、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4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7、”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48、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49、典故完璧归赵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50、”相传早在战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幸得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美玉,名曰“楚和氏璧”。

51、后来这个消息传到了秦国,秦国的昭王知道了之后,便派了位使者去赵国求取和氏璧。

52、使者去了赵国和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用十五个城池和贵国换取‘楚和氏璧’。

53、”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这么烦恼,就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54、”赵惠文王听了,对文武大臣们为难的说:“这该如何是好啊?秦国如此的壮大,如果将宝玉 交给秦昭王,他若不遵守诺言,不会把十五个城池送给我们。

55、如果不交出宝玉,秦昭王是不是 会因此而派兵来攻打我们。

56、你们说应该如何是好?”众臣听了议论纷纷,接着有人提议:“ 为何不请足智多谋的蔺相如来呢?他一定会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的。

57、”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

58、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

59、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60、”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

61、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62、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

63、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得了。

64、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

65、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

66、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

67、”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

68、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

69、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

70、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的去做。

71、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从小路送回赵国。

72、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

73、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大王,秦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遵守誓约将玉璧奉上。

74、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也佩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75、后来,大家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归还给别人的意思。

76、完璧归赵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归还给主人的意思。

77、指物归原主这是一个典故,上网查就有详细的资料秦国把和氏璧还给赵国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归还给赵国就是完整的送回来吧讲和氏璧没有损坏归还给赵国。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