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面,是个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别于《三国演义》的谋士,更多谋的是"军事"。邬思道可以说谋的范围,集政事、人事于一身,兼职军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谋士。

邬思道


(资料图片)

何以如此神乎其神?盖因邬思道似有一双火眼金睛,洞悉人性,了解人心。如此,便能相对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从而辅佐胤禛,在与太子、八阿哥竞争中,把握先机。

激流勇进

可以说邬思道是现实中,绍兴师爷的缩影,但又有别。其才华出众,而不是屡试不第,只是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心中有"一心为公"的政治抱负。当雍正携全家向其行拜师礼,随后又背诵邬思道十年前的文章,这些行为艺术深深打动了邬思道,让其死心塌地地辅佐雍正。

雍正登基当夜,结束使命的邬思道,便提出辞呈,有范蠡之风。同时也决定彻底远离朝堂,这个是非之地。第一步便想好三个雍正,不能拒绝的理由:

1. 有腿疾,担任官职,恐怕有损雍正在朝廷的威望;

2. 雍正用他这个,康熙朝的"刑余之人",会背上不孝的骂名;

3. 谋划继位行的是阴谋诡计,继位后宜使用的光明大"道"。

雍正与邬思道

中隐于李卫府

李卫

邬思道在夺嫡中,使用的毕竟是阴谋,是见不得光,雍正即位后,这个将成为把柄。故雍正当夜回到雍王府,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打算除掉邬思道。为打消雍正这一疑虑,邬思道选择了李卫那里,作为落脚点。

邬思道无范蠡经商之材,选择了在雍正"潜邸"奴才李卫处"中隐",谋份差事,自己与李卫交情甚深,解决温饱自然不成问题。还笑纳了雍正派的"贴身丫鬟"如月,完全在雍正监控之下,隔绝了邬思道与雍正政敌势力的汇流,彻底打消雍正杀他的念头。

离开李卫

凡事要循序渐进,过急过缓,效果都不佳。有心退隐的邬思道,清楚若果一步由"中隐"马上"小隐",会受到雍正的猜疑。于是借"诺敏一案"献计作为见面礼,谈好了八千两的价钱,投入田文镜帐下。从李卫到田文镜,也意味着监控的放松。也想好理由离开:

田文镜

1. 李卫虽不识字,但机灵,遇事有主意,不像田文镜有点愣,自己派不上多大用场;

2. 雍正对李卫有知遇之恩,又恩同再造,给了李卫不一样的人生。李卫也绝不敢做出一点不忠于雍正的事,故邬思道在李卫这里,也就混个好一点的温饱。

八千两幕酬

刚好在山西遇到田文镜之时,其正为"山西库银"一案伤脑筋。故人相遇,加上酒劲,李卫一旁做僚机,邬思道半调侃地说只要八千两幕酬,以后便投入田文镜帐下。田文镜一听能解决燃眉之急,自然不在话下,便答应了邬思道的要求。

要不说田文镜"愣",自己也是清官,哪里能养得起这个"打工皇帝"。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一心扑在"山西库银"一案,爽快地应了下来。于是在酒桌之上,邬思道完成了"转会"。传递出的信号:邬思道也是个没什么大志的,贫贱能移,完全可以为五斗米折腰的,不足为虑。

结语

从李卫处到田文镜,起码还在朝廷势力范围内,雍正可以知道邬思道的消息。等到雍正在新政、西北战事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邬思道之时,其知道田文镜拿不出八千两幕酬,故意激怒他,哪怕兑现一半,作为晚年的退休金,达到"小隐"的目的,彻底隐退。


关键词: